九游野生娛樂動物園 -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動物園
2024年四川警方偵破的特大野生獼猴販賣案暴露出野生動物保護領域的監管困境。
2.重慶城口縣林業局作為涉事養殖場的屬地行政監管職責單位,表示當前技術和能力尚跟不上野生動物保護的需求。
3.由于養殖物種的特殊性以及技術手段的相對匱乏,監管部門難以精準區分養殖場內的獼猴是人工馴養種群還是野生種群。
4.為此,城口縣林業局正在探索建立信息化監管系統,提升監管精準度,并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多部門聯合執法等方式,從嚴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的違法行為。
2024年四川警方偵破的特大野生獼猴販賣案,猶如一面鏡子,反映出野生動物保護領域深藏的監管困境。
截至目前,距離四川警方披露案情已過去三個月。連日來,封面新聞記者深入調查發現,野生獼猴販賣帶來巨額利益背后,留下了行政監管的亟待破解難題。其中,作為“洗白”養殖場所在地,負有屬地行政監管職責的重慶城口縣林業局,就此案相關情況首次作出回應。
是圈養還是野生,養殖場內的獼猴身份如何快速、精準鑒定?每只獼猴的來源如何追溯,去向如何跟蹤?“這些難題的解決需要時間,我們在努力,但當前的技術和能力還跟不上。”重慶城口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野生動物保護,確有不少難題待解。
“當了多年警察,涉案獼猴數量如此之多,我還是第一次遇到。”四川達州一名辦案民警稱,2024年,他曾被抽調到四川省公安廳指揮偵辦的野生獼猴販賣案專案組,支援了大約3個月時間。剛進專案組,他遇到的最大難題,是獼猴身份核實。
辦案民警稱,涉事養殖場是取得了合法手續的,可以通過野外獵捕的方式獲取獼猴進行養殖。“每只獼猴都有一個猴牌,相當于人類的身份證。但涉案的獼猴都掛了猴牌,對應的檔案中也有相關信息記錄,看起來都‘合法’。所以,取證和固定證據,難度都不小。”但事實上,僅2022年以來,涉案犯罪團伙就多次非法收購野生獼猴,而后,再以合法繁殖獼猴的名義售賣逐利。
在做了大量工作后,四川警方從扣押的1104只涉案獼猴中,成功溯源非法交易野生獼猴467只。其中,已出售給山東、重慶等地的,共追蹤到252只。
“涉案的獼猴被扣押,尷尬的是,獼猴養殖技術含量較高,我們不敢自己養。”辦案民警稱,他們此前在宣漢縣境內扣押過當地村民非法獵捕的野生獼猴,通過咨詢多名專家和業內人士得知,野生獼猴不能人為飼養,否則可能患病,也會失去野外生存能力,還有與人類交叉感染病毒的風險。為此,在固定圖片、視頻等相關證據后,他們只得將這只獼猴放歸山林。
而在四川警方偵破的這起野生獼猴販賣案中,涉案獼猴數量較大,貿然放歸山林,又會帶來新的風險——可能破壞放生地原有的生態平衡,也可能出現被放生個體被其他猴群攻擊致死,甚至感染未知疾病造成大量死亡的嚴重后果。寄養,暫時解決了這一問題。
通過回溯,四川警方調查發現,大約20年前,犯罪嫌疑人賴某偉就在四川萬源境內開辦過特殊動物養殖場。2008年,賴某偉在重慶城口開設一家合法的獼猴養殖場,拿到了重慶市政府批準的相關資質,萬源的特殊動物養殖場此后被廢棄。
多年來,借助合法外衣掩護,犯罪嫌疑人賴某偉在重慶、四川交界地帶實施違法活動,長期從四川甘孜的康定、丹巴以及四川阿壩的小金縣非法收購野生獼猴,通過余某、宋某友為首的“中間商”轉手后,運至重慶市城口縣的合法獼猴養殖場,與養殖獼猴混養。
2023年4月,在四川省公安廳統一指揮下,達州、阿壩兩地公安聯合行動,在萬源那家廢棄的養殖場內,當場抓獲正在實施野生獼猴交易的賴某偉、宋某友等人。
在日常監管中,重慶城口相關部門曾多次對涉事養殖場開展檢查。城口縣林業局工作人員坦言,在現有技術條件下,他們還無法精準溯源每只獼猴。
“由于養殖物種的特殊性以及技術手段的相對匱乏,在開展監管工作時,難以精準區分養殖場內的獼猴是人工馴養種群還是野生種群,也無法實時準確掌握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城口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解釋,同時受人力和資源限制,他們無法實現24小時不間斷監管,從獼猴的繁育到交易環節,也難以做到全過程、無縫隙的監管覆蓋。
該負責人還提到,涉案的犯罪嫌疑人賴某偉主要在城口縣境外非法獵捕、買賣野生動物,致使在監管過程中,更難以察覺其違法行為。
在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如何找到最佳平衡點?用科技賦能監管,以嚴管護航發展,是一種有效的對策。
“哪怕一只蒼蠅飛進了養殖場,我們都要能掌握情況。”城口縣林業局主要負責人表示,野生獼猴販賣案發生后,除了積極配合四川公安機關調查,他們也在主動反思,努力尋找破解監管技術困境的方向,力求在探索和創新中健全監管機制。
“案發后,城口縣人民政府立即督促養殖場完善監控設施,做到全方位無死角地監控養殖場進出口、各圈舍出入口,做到進出車輛、人員以及日常飼養活動全過程可追溯;加大安全檢查頻次,督促企業規范經營,嚴禁收售無合法來源野生動物;督促企業進一步完善檔案資料,厘清繁育譜系,做到來源清晰、去向明了。”城口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
當前,城口縣林業局正在探索建立信息化監管系統,密切關注養殖場人工繁育野生動物數量變化,實現養殖繁育檔案信息與主管部門實時共享,提升監管“精準度”。同時,通過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多部門聯合執法等方式,從嚴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的違法行為。
“很多工作我們一直在做,但仍有改進空間。”城口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獼猴養殖場成立以來,該縣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和屬地政府按照職能職責,多次到養殖場進行檢查和相關技術指導,內容涵蓋經營情況、場地安全、飼料藥品安全、操作規范、規章制度、檔案資料等。此外,還配合上級相關部門,清理排查過野生動物非法經營、非法獵捕等情況。
“由于獼猴的生物學特性,目前,獼猴身份信息識別,在我們的日常監管中仍是一個難題。”該負責人表示,接下來,他們將積極尋求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探索更精準、便捷的身份識別方法。同時,通過宣傳、警示教育等形式,提高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從業者和廣大群眾的守法意識,讓更多人自覺參與到野生動物保護工作中來。